南城儿女[年代] 第1节
  南城儿女[年代]
  作者:卜元
  简介:
  【女性成长/家庭群像/岭南文化/双向奔赴】
  七十年代初,广州罐头厂三号大院住着林家、常家、朱家、苏家和江家几个家庭。
  林飞鱼随母亲改嫁到常家,和三个没有血缘的姐妹,人称“常家四朵金花”。
  大姐常美漂亮又毒舌,看似高傲,却最为顾家;老二林飞鱼和母亲因各种矛盾,母女关系紧张,幸亏她遇到了全世界最好的少年江起慕。
  老三常欢没心没肺,却喜欢上大姐的心上人;老四常静自卑讨好型人格,被亲妈抛弃,却始终没能摆脱亲妈的控制。
  随着改革的开放,广东经济蓬勃发展,几个家庭的命运也随时代的浪潮而起伏。
  大院的人们经历了高考恢复,经历了下岗的阵痛,有人下海创业,有人迎接机遇,也有人走上了歧路。
  大院光阴,一群南城儿女的成长故事。
  时代变迁,几个家庭的生活缩影。
  【食用指南】
  1.以70年代的广东为背景/岭南文化/现实向
  2.文中人物全员不完美,男女主双向奔赴
  3.文中故事和人物纯属虚构
  内容标签: 种田文 甜文 年代文 成长 治愈
  主角:林飞鱼 江起慕
  一句话简介:一群南城儿女的成长故事
  立意:国强则民安,人立则家兴,家国同梦!
  第1章
  七岁的时候,林飞鱼终于等到了爸爸来接她回广州。
  时隔多年,她妈再次怀孕了。
  那是一九七三年的夏天。
  林飞鱼是家里第一个孩子,她爸林有成对这个有着一双黑溜溜大眼睛、笑起来嘴角弯弯的长女格外喜欢,她妈李兰之却不是很高兴,因为她出生那天,产房里有十几个产妇,前面一溜烟出生的全是男孩子,只有她是个女娃儿。
  在她八个月大时,她妈第二次怀孕了,但不到三个月那孩子就没了,这事发生半年后,她便被送到广西农村的外婆家。
  五十年代中期,广州市委提出“把广州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生产城市”的口号,经国家轻工业部批准,在广州郊区征用十几万平方米的土地,投资了一家生产果、蔬、鱼、肉罐头的综合大型罐头厂。1
  她爸妈是罐头厂的双职工,她爸在罐头厂子弟学校里教初二的语文,同时兼任初中的美术课,她妈是实罐车间的中级工。
  罐头厂是二十四小时生产,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,遇到季节性生产水果罐头时,连续上班三天三夜这种事情也时有发生,李兰之对外声称把林飞鱼送去乡下是因为没人带孩子,但没几个人相信这个说辞。
  因为罐头厂为了让职工家长专心工作,不仅设置了托儿所和幼儿园,且分毫不取,托儿所和幼儿园里有专门的厨房,炊事员会根据孩子的年龄段来安排不同食物,更人性化的是,托儿所是三班倒,职工家长可以在任何时间去接送孩子。
  因此把孩子送去乡下,这在很多人看来无异于舍近求远、舍易求难,比脱裤子放屁还要多此一举,但不管大家怎么想,依旧不妨碍林飞鱼在广西农村一呆就是好几年。
  此时李好婆为了让一手带大的外孙女吃点好的,天还没亮就从床上爬起来,她摸黑进了厨房,利索抓了把大米放到锅里,又把窗口吊着的腊肉拿下来,手里的刀顿了顿,最终把一块腊肉全都切了放进去。
  等早饭差不多做好,她才返回屋里想去叫林飞鱼起床。
  一出厨房就撞上了林有成,林有成喊了声妈。
  李好婆听到这声妈,脸上闪过一丝复杂的神色,回厨房把早准备好的东西拿出来道:“我跟人换了五斤红糖,还有家里那只老母鸡,等会儿走的时候一并带走……你别急着拒绝,虽然她不认我这个妈,但我这个当妈的不能不给她准备。”
  林有成:“妈,你知道兰之她不是那个意思,等她以后想通了就好了。”
  李好婆摆摆手,叹了口气:“你也不用安慰我,我心里比谁都明白,她就是怨我当年不该把她扔给她爸,害她在她后妈那里吃了那么多苦……算了,不说那点陈芝麻烂谷子了,兰之身子怎样了?肚子里的孩子闹腾人不?”
  林有成说:“前三个月吐得厉害,吃啥吐啥,连一点油味都不能闻,过了三个月就好起来了,现在人也胖了一些,不过那孩子的确是会闹腾人的,没有飞鱼那时候乖。”
  “怀男孩跟怀女孩自然是不一样的,再说我们飞鱼可是贴心的小棉袄,自打娘胎起就会疼人。”李好婆夸起外孙女来跟不要钱般,又问道,“你这次过来是怎么说服兰之的?飞鱼这孩子是我一手带大的,我可不想她回去受委屈了。”
  林有成顿了顿说:“兰之的性子就是有些要强,但她本性不坏,况且飞鱼是她生的,妈您就放心吧。”
  放心?孩子送过来五六年却一次没来看过,是个人都没办法放心。
  李好婆沧桑的脸上满是担忧,但张了张嘴,终究什么都没有说,转身进屋叫林飞鱼起床。
  林飞鱼此时梦到自己变成了一条被人放进煎锅里的大头鱼,油锅温度逐渐上来了,她上下扑腾想要跳出去,却被丁逸飞一勺子给拍回锅里,还盖上了锅盖,让她想逃都逃不了。
  丁逸飞仗着自己是生产队长的儿子,天天不是揪她的头发,就是嘲笑她头大,还给她取了个“大头鱼”的绰号,非常的讨厌。
  “飞鱼,醒醒,起床了。”
  林飞鱼睁开惺忪的眼睛,怔愣了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,软软糯糯喊道:“阿婆。”
  李好婆拿起林有成买的新衣服给她换上,又拿梳子给她梳头,絮絮叨叨叮嘱着:“回去后,要乖乖听大人的话,要手脚勤快帮大人干活,要懂事,知道了吗?”
  林飞鱼乖巧点头;“知道了,阿婆。”
  李好婆又说:“你妈妈现在肚子怀了弟弟,你要小心一点,千万别撞着肚子的弟弟。”
  林飞鱼歪着头问道:“阿婆,妈妈她会喜欢我吗?”
  从她懂事以来,村里的孩子都笑她是爸爸妈妈不要的孩子,被送来广西后,她爸总共来看过她三次,而她妈一次也没有来过。
  因此她对她妈所有的印象就来自那张被她看了无数次、摸得几乎包浆的黑白照片,她妈眼睛细长,鼻子扁平,而她的眼睛又圆又大,鼻梁秀挺,但阿婆每次都无比坚定地告诉她,她跟她妈长得一模一样。
  阿婆还告诉她,父母把她送到农村来是为了她好,因为主席说了,广大农村大有作为,她很喜欢主席爷爷,但她觉得阿婆这话是在糊弄她。
  李好婆愣了下,才肯定道:“这问的什么话,你是从你妈妈肚子里出来的,她怎么可能会不喜欢你?”
  “可是……”
  “可是什么可是,快去刷牙洗脸,等会儿还要跟你爸爸去赶车呢。”
  李好婆没给她问下去的机会,直接把她牵出去洗漱。
  吃完饭,天才刚蒙蒙亮,阿婆提着东西把他们送到村口。
  一直以来,林飞鱼都盼望着离开这里回广州去,可当这一刻真的到来时,她哭成了泪人儿。
  李好婆用粗糙的手掌给她擦泪珠儿,红着眼睛再次叮嘱:要乖乖听话,要帮你妈妈干活,要懂事。
  林飞鱼抱着阿婆的脖子不放,说:阿婆你跟我回广州吧,阿婆我不想离开你,阿婆你一定要去广州看我。
  村里的人已经陆续起来,袅袅炊烟升起,她似乎闻到了阿婆做的饭香,她最喜欢阿婆做的螺蛳粉和酸辣粉,每次她都喜欢放很多的酸笋。
  从村里去县城没有车,只能靠双腿,且要走很远的路,爸爸抱着她。
  她眼睛看着那些炊烟,看着村子,看着站在路口不停朝他们挥手的阿婆,可想看的人越变越小,直到后面什么都看不到了。
  她趴在爸爸的肩膀哭着哭着就睡着了,等醒来已经在客车上。
  绿色客车驰骋在坑洼不平的道路上,颠簸得好像海上的小船,不少人被颠得隔夜饭都几乎吐出来,车厢里闷热得好像蒸笼一样,汗味、臭味交织,让人作呕。
  林飞鱼偷偷朝坐在旁边的爸爸看去。
  爸爸瘦高的个子,瘦削的脸,戴着一副黑框眼镜,左侧上衣口袋并排插了两支钢笔,丁逸飞它爸的口袋才插着一支钢笔,可她的爸爸有两支呢。
  忽地,爸爸转头看过来,林飞鱼被吓得像只惊慌的小兔子,赶紧扭过头装作看窗外的风景。
  过了一会儿,她又偷偷扭头回来,想看看爸爸有没有在看她。
  然后就看到爸爸手里不知什么时候变出了几本小人书,还有一把大白兔奶糖,林飞鱼眼睛一下子就移不开了。
  林有成温和笑了,把东西放到她手里道:“爸爸去年答应来接你回家时会同时给你送个礼物,爸爸想来想去,觉得这小人书你应该会喜欢。”
  林飞鱼激动得小脸通红:“这些小人书真的是给我的?”
  自从认字后,她就爱上看小人书,可一本小人书要几毛钱,她没钱,只好去大队长家蹭小人书看,不过这小人书可不是白看的,需要帮忙干些农活才行,有时候是剥毛豆和花生米,有时候是帮忙割猪草。
  她以为爸爸早就忘记答应她的事,没想到爸爸没忘记,她有点想原谅爸爸了。
  林有成点头:“能认字吗?”
  林飞鱼重重点了点小脑袋,指着小人书封面上的字:“第一本叫《闪闪的红星》、第二本叫《小厂走在大路上》,第三本……是、是《色阳天》。”
  林有成夸道:“我们家飞鱼真了不起,不仅认得那么多字,还知道这个字的部首是“色”,不过这个字不念‘色’,而是读‘yàn’,是色彩鲜明的意思,艳阳天就是阳光明媚的春天。”
  被夸奖了!
  爸爸还叫她“我们家飞鱼”,好让人害羞又高兴的表达。
  林飞鱼眼睛亮晶晶的,如缀着星子。
  接下来的车程,林飞鱼沉浸在小人书的世界里。
  十几个钟头的车程,哪怕有小人书在,但林飞鱼还是蔫得像条脱水的鱼,就在她再次昏昏欲睡时,突然听到爸爸对她道:“飞鱼你看,这栋楼叫广州宾馆,是你两岁那年开业的,整栋楼有二十七层。”
  林飞鱼抬头,顺着爸爸指的方向看去,眼睛一下子瞪大了。
  她从有记忆以来一直在农村里,村里都是木屋和瓦房,县城最高的楼层也只有三层,可眼前的楼房高耸入云,她使劲仰着头都看不到顶。
  这会儿正是下班高峰期,工人们穿着一水儿的蓝色工装,骑着自行车穿梭在道路上,热闹非凡。
  林飞鱼从没见过这么多的自行车,整个生产队就只有大队长家有一辆二手二八大杠,大队长当宝贝一样不让人碰。
  广州的街道非常整洁干净,马路两边种着不知名的高大树木,马路左边是几栋老式居民楼,右边是宽阔的珠江,渔民正划着小船在打渔,再远处,是一艘大游船。
  一九七三这年,袁隆平培育出世上第一株籼型杂交水稻,华南地区特大型石油化工联合企业——广州石油化工总厂在广州创立2,从农村回来的林飞鱼如同进入大观园的刘姥姥,被大大开了眼界。
  命运的齿轮也在这一刻开始转动。
  从客运站出来后,又辗转换了两趟公共汽车才抵达目的地。
  林飞鱼被爸爸牵着走进了三号大院。
  三号大院是罐头厂的家属大院,几十栋红砖房整齐地排列着,白墙上时不时能看到“抓革命促生产”的标语,宣传栏上贴着《地道战》的电影海报,林飞鱼在乡下时跟阿婆去隔壁村看过这电影,只是她看到一半就睡着了。
  再远一些,一群孩童趴在地上玩玻璃弹珠和玩跳皮筋,欢乐的声音由远而近地传过来:“一二三四五六七,马兰开花二十一,二五六,二五七,二八二九三十一……”3
  林飞鱼这儿看看,那儿瞧瞧,只觉两只眼睛都不够看。
  林飞鱼的父母是初中同学,她妈初中毕业后在家人的安排下进罐头厂当工人,他爸考上中专,一九六三年毕业后被分配到罐头厂教书,两人在罐头厂重逢,之后恋爱结婚。
  领完证两人立即向工厂申请职工宿舍,且很快分到了一室一厅,不过两人分到房子时有多开心,看到房子时就有多心塞。